儁怎么读_儁怎么读什么意思

       谢谢大家对儁怎么读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朱儁怎么念

2.隽当姓氏怎么读

3.生僻字大全1000个

4.三国里 朱携 的携怎么读?

儁怎么读_儁怎么读什么意思

朱儁怎么念

       朱儁的读音是zhūjùn。

       发音是语言交流的基础,正确的发音能够传达出正确的意思和情感。在发音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嘴型、舌位、唇形等细节,以确保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在发音朱儁时,需要注意“儁”字的发音,它的发音是jùn,而不是qún或其他发音。同时,在读整个词时,需要注意把重音放在“朱”字上,以突出重点。

       朱儁,字公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东汉末年名将、外戚。朱儁在黄巾起义期间,曾率领义军平定各地,并获得朝廷的册封。他不仅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还非常注重士兵的训练和纪律,使得他的军队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除了发音外,朱儁的拼写也需要规范。在拼写时,需要注意字的正确笔画和结构,以确保拼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字的字体、大小、间距等细节,以确保书写的整洁和美观。

朱儁的事迹:

       1、朱儁在黄巾起义期间,率领义军与黄巾军激战,屡次获胜。他采取灵活的战术,运用游击、奇袭等手段,成功地打破了黄巾军的围攻,并收复了失地。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气使得他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黄巾起义的主要对手之一。

       2、朱儁在平定黄巾起义后,继续在各地打击盗贼和叛乱分子,维护地方的稳定和秩序。他采取严厉的手段,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同时也重视地方的治理和建设,使得他在地方上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3、朱儁是一位忠诚的朝廷官员,他曾经担任过多个要职,如太守、刺史等。他为官清廉,正直不阿,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在他任职期间,他曾经率领军队抵御外敌的入侵,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4、朱儁在担任交州刺史期间,当地发生了严重的叛乱,形势十分危急。朱儁决定采取安抚和镇压相结合的策略,他先是派使者前往叛军营地,晓以大义,劝其归降。然而,叛军首领却拒不投降,反而加强了对交州的围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朱儁并没有慌乱。他冷静分析局势,决定亲自率军出击。他精心布置战术,利用地形优势,成功击败了叛军的主力,并生擒了叛军首领。

隽当姓氏怎么读

       朱儁怎么读为zhū fú,相关内容如下:

1.释义

       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指做官。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

2.出处

       易·困:“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程颐传:“朱绂,王者之服,蔽膝也。”《汉书·韦贤传》:“黼衣朱绂,四牡龙旂。”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绂,王侯满筵。”唐杜牧《书怀寄中朝往还》诗:“朱绂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叹老将来。”

       宋王安石《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绂水云身。”唐陈子昂《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青霞路绝,朱绂途遥。”

       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臣今幸沾朱绂,而保安子天祐,食藿悬鹑,臣窃愧之。”

       文选·曹植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绂。”李善注:“《礼记》曰:‘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苍颉篇》曰:‘绂,绶也。’”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特颁朱绂,俾耀铜章。”

拓展内容

朱儁(jùn)

       东汉末年名将,平定黄巾起义的三杰之一,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史称其“威声满天下”,儁通隽,意思是才智超群的人。

荀彧(xún yù)

       一说三国最容易读错的人名,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荀彧,苟或这个梗至今还被调侃,不过如果你看了颍川荀氏其他的人名之后,你或许会认为荀彧还是比较好认的字了,不信?随便列举几个荀氏人名:荀俣、荀肸、荀绲,相信大多数人都蒙圈了吧。

甄宓(zhēn fú)

       文昭甄皇后,据说迷住了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的绝色美女,第一个姓还好很多人都认识,至于名字反正没查字典前我是念错了。

生僻字大全1000个

       “隽”字当姓氏时读音为“juàn”。

       隽[隽、隽,读音作juàn,或读作shǔn,古音读作juǎn,不可读作jùn。

       隽姓比较少见,下面是历史中记载的比较出名的几个人。

       1.隽不疑,西汉臣。字曼倩,渤海(治今河北沧县东)人。初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暴胜之为绣衣御史至勃海,知其贤,荐于武帝,任为青州刺史,昭帝即位,齐孝王孙刘泽与燕王旦联络郡国谋反,他发觉收捕,擢为京兆尹。据《汉书·隽不疑传》载:“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始元五年(前82),有人冒充戾太子,朝臣不敢辩,他以儒经决事,收捕追治,终发其伪。以此名重当时。

       2.隽纪坤,(公元1947~今),山东苍山人。著名收藏爱好者。1990年4月毕业于无锡书法艺术学院,任职于白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系白山市集邮协会会员。主集邮票、粮票、烟标,现藏粮票三千余种、专题烟标四千余枚;兼集烟标、报头。

       3.隽永利,(公元1962~今),山东淄博张店人。著名地方企业家。山东省淄博长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94年起任现职至今。并兼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常委、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公会副会长等职。1994年,隽永利被山东省委统战部、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工商联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的称号。目前,长城集团在隽永利的领导下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国里 朱携 的携怎么读?

       生僻字汇总:

       1.觊觎(读音:jì继yú鱼):非分的希望或企图;例句-亚洲车商“觊觎”美国人才。

       2.耄耋(读音:mào茂dié叠):八九十岁的年龄。

       3.饕餮(读音:tāo涛tiè帖):古代传说中一种凶恶的兽。

       4.诟(读音:gòu够)耻辱;辱骂:~骂。~病(指责,辱骂)。~谇(辱骂指斥)。~厉。~詈。~辱。

       5.囹圄(读音:líng灵yǔ于)古代的监狱;例句:身陷囹圄。

       6.蹇(读音:jiǎn简)人名;正直的样子。

       7.桎梏(读音:zhì制gù固)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8.攫(读音:jué绝):掠夺;抓取:~取(掠夺)。~夺。

       9.皈(读音:guī归)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皈依佛门。

       10.昶(读音:chǎng厂)舒畅,畅通。

       11.谞(读音:xū需)才智;计谋。

       12.赍(读音:jī犄)怀着,抱着。

       13.儁(读音:jùn俊)才智出众的人。

       14.酎(读音:zhòu宙)酎金:古代诸侯给皇帝的贡金,供祭祀之用。

       15.髯(读音:rán然)两腮的胡子。

       16.戮(读音:lù录):杀,杀戮。

       17.镔(读音:bīn宾)镔铁:精炼的铁。

       18.偃(读音:yǎn演)停止;停止:~息。~武修文。仰面倒下,放倒。

       19.兖(读音:yǎn演)县名,在山东。

       20.桓(读音:huán环)姓。

       21.邕(读音:yōng拥)〔~江〕水名,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南宁的简称。

       22.蜺(读音:ní尼)寒蝉,寒蝉,一种体形较小的蝉。

       23.珪(读音:guī规)同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仪式时所有的玉器。

       24.藜(读音:lí黎)植物;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

       25.顒(读音:yóng永二音)大,仰慕。

       26.颍(读音:yǐng影)颖河,在河南。

       27.盱眙(读音:xū需yí怡)县名,在江苏。

       28.邳(读音:pī批)邳县,在江苏。

       29.鬻(读音:yù驭)卖。

       30.喏(读音:nuò懦)叹词。

       朱儁读作zhūjùn。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东汉末年名将。

       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

       权臣董卓秉政时,想任朱儁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朱儁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杀,郭汜扣留朱儁作为人质。朱儁性格刚烈,即日发病而死。

扩展资料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朱儁形象与正史相似。是汉车骑将军。黄巾造反时,为中郎将,引军讨伐。屡立功绩,迁车骑将军,河南尹。后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乱政,掠夺公卿,朱隽对汉室衰微的状况感到悲哀,归家后即病逝。

       《三国演义》共120回,主要讲的是东汉灭亡后三国时期的故事,以刘备为主角。而朱儁是东汉人,而且死于东汉未忘还是李傕、郭汜乱政的时期,所以他所在的故事基本上只限于前十三回,而且涉及的内容不多。

       小说第二回中,讲到刘备三兄弟带兵投奔朱儁,而朱儁也十分器重他们,待他们很好。双方合兵,一起攻打张宝,而朱儁命令刘备作为先锋。因为张宝施展妖法,刘备败阵,后在朱儁指点下,用猪羊狗血破了妖法,大败张宝。

       之后,刘备就一直跟在朱儁身边,平定了多地的黄巾叛乱。而在围攻宛城时,朱儁和刘备有一段对话,原因是城中敌军派人投降,而朱儁不肯。刘备认为应该接受投降,举了汉高祖刘邦的例子。

       朱儁认为两者不一样,刘邦那时天下大乱,而现在是海内一统,如果接受黄巾投降会助长贼寇的气焰。刘备又说,黄巾军投降不成会死战,劝朱儁撤一角的攻城军队,让敌军弃城逃跑。朱儁同意接受。战后,朱儁上表为刘备等人请功。

       在第十三回中,写到“儁归家成病而死”。朱儁、杨彪等人,去郭汜营中劝和,但被郭汜劫持。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郭汜放了杨彪和朱儁。有感于为臣者不能匡君救主,朱儁回家后病发而死。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朱儁被郭汜放走回家。

百度百科-朱儁

       好了,今天关于“儁怎么读”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儁怎么读”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