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成语_道家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道家成语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1.出自道家的成语及其含义典故

2.关于道家(不是道教)的成语有哪些

3.道德经衍生的成语

道家成语_道家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出自道家的成语及其含义典故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关于道家(不是道教)的成语有哪些

       蕴含传统文化的成语

       儒家:仁者爱人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握手言和

        化干戈为玉帛

        得心应手

        难以置信

        内圣外王

        轻而易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叹为观止

        天壤之别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沐仁浴义

        名正言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道家:随心所欲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吐故纳新

        物极必反

        相克相生

        以静制动

        以弱胜强

        以柔克刚

        刚柔相济

        以少胜多

        上善若水

        功成身退

        瞬息万变

        随遇而安

        杀身成仁

        周而复始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返朴归真

        清静无为

        少私寡欲

        制名指实

        约定俗成

        动不舍静

       佛家:立地成佛

        四大皆空

        大慈大悲

        止恶修善

        唯我独尊

        世界大同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缘起性空

        醍醐灌顶

        无欲无求

        大彻大悟

        普渡众生

道德经衍生的成语

       越俎代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着这个位置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来治理。”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来代替你,不是沽名钓誉吗?我现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虚名干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天下对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明镜止水

       正在流动的水,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虚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因此,所谓“明镜止水”,就是形容能够以宁静坦诚的心情面对任何事物的一种心性境界。出典于“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这则成语的意思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文字》,《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不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无为而治”、“清净无为”、“绝圣弃智”、“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天长地久 上善若水 无为之治 大巧若拙 金玉满堂 功成身退 宠辱若惊 视而不见 听之不闻 自知者明 出生入死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以德报怨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道德经衍生的成语有:玄之又玄、功成不居、和光同尘、天长地久、功成身退。

       1、玄之又玄:

       《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2、功成不居:

       《道德经》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3、和光同尘:

       《道德经》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4、天长地久: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5、功成身退:

       《道德经》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身:自身,自己。指成功之后就抽身回来。指功业建立起来就辞去官职大功告成之后,就辞去官职。

《道德经》主要思想及成书时间:

       《道德经》主要思想:

       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成书时间:

       相传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曾任周守藏史,后来迁为柱下史。周朝衰落之际,老子辞官离去,经函谷关时,县令尹喜恳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五千余言,即传诵千古的《道德经》。

       今天关于“道家成语”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道家成语”,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