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的故事_枕戈待旦的故事简介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枕戈待旦的故事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枕戈待旦的故事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故事

2.枕戈待旦的意思是什么?

3.枕戈待旦是什么意思

4.成语: 枕戈待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5.与祖逖有关的成语

6.关于祖逖的诗句

枕戈待旦的故事_枕戈待旦的故事简介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故事

       1、民族危机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刘琨和祖逖志于恢复汉家河山,谱写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篇章。晋阳经历战乱,已成空城,并州刺史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俟的环境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不到一年晋阳就恢复了生气,成为汉族在中原的少数几个存留抵抗势力之一,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后祖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并在大江之中,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

       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祖逖之死而功败垂成,祖逖遗憾不下于岳飞。

       2、南宋灭国,宋末三杰中张世杰随幼帝崖山死战;恢复汉家河山之时韩山童率先起义,大江南北纷纷响应。张世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韩山童及其子韩林儿,元末民变军(红巾军)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韩、刘乘机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后元朝军队集中力量消灭其势力,掩护长江流域反元力量得以快速发展,明朝得以建立。

       3、满清入关,明末族倾,阎应元江阴悲歌。阎应元字丽亨,汉族,直隶(河北)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

       (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燕文化的核心地区在北京与河北保定地区,赵文化的核心在现在的河北邯郸与山西东南部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有多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小诸侯国,而这些小封国早在商朝时便存在,为当地的土著居民,代国是林胡人建立,中山国是鲜虞人的国度。

       史记中提到的种、代地区是指汉代石邑县北部的恒山(又称常山因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改称,是今天的曲阳县西北部的大茂山)以北的地区,包括现在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

       这里曾为少数民族“代”政权的所在地。这里的人民性格倔强刚强,有习武之风,多行游侠之事不畏法。不从事农业商业。

       而上谷至辽东地区则为燕国北郊,包括今天的张家口、北京密云、河北平泉县和辽阳市以及辽宁义县。

       这里民风习俗与代地相似,民风彪悍,做事果断不瞻前顾后。《管子》记载“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可见在战国时期,燕赵民风彪悍多行游侠之事,重义气而轻生死。

       “任侠”的风俗对这里影响很大,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好养宾客的习惯,于是邯郸地,义以持重,而好气任侠为地域特征。

       另,《战国策》有记载称赵国是“天下善为音,佳丽之所出也。”在现今河北地区仍传言邯郸出美女,原来古已有之,燕赵民风的形成主要是地缘政治和民族融合的原因。

       百度百科-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

枕戈待旦的意思是什么?

        如下为大家提供的这些经典成语,都是出自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学习:

?按图索骥? 成语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望洋兴叹? 成语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唇亡齿寒? 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枕戈待旦? 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后来居上? 成语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掩耳盗钟? 被说成?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闻鸡起舞? 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退避三舍? 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高山流水? 成语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鸡呜狗盗? 成语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探骊得珠? 成语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胸有成竹? 成语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n dāng谷偃竹记》。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势如破竹? 成语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如火如荼? 成语故事出自《国语?吴语》。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请君入瓮? 成语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洛阳纸贵? 成语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指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望梅止渴? 成语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枕戈待旦是什么意思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释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处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枕戈待旦的故事

        例子 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枕戈待旦 ”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鲁迅《准风月谈·冲》)

        反义词 醉生梦死 , 高枕无忧

        相关百度“枕戈待旦”

成语: 枕戈待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枕戈待旦的意思是: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出自:《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释义:我(每天晚上)枕着刀剑等到天亮,志在剿灭叛逆的贼虏。

       示例:前线将士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保家卫国而战。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醉生梦死?荷枪实弹?严阵以待

扩展资料

       反义词:高枕无忧

       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

       意思是: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释义:关于秦国,楚国就韩国一定不敢行动,没有楚韩的担忧,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国家必须不担心了。

       示例: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今后的生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

与祖逖有关的成语

       成语: 枕戈待旦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272 成语 : 枕戈待旦 注音 : ㄓㄣˋ ㄍㄜ ㄉㄞˋ ㄉㄢˋ 汉语拼音 : zhèn gē dài dàn 参考词语 : 枕戈俟旦 反义 : 高枕而卧, 高枕无忧, 醉生梦死 近义 : 枕戈寝甲 , 蓄势待发 , 严阵以待 释义 : 枕着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杀敌报国之心急切,随时准备作战。#语出晋.孙盛《晋阳秋》。后用「枕戈待旦」形容人全神戒备,丝毫不敢松懈。 Emoji符号 : 枕?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枕戈待旦”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晋朝的祖逖和刘琨都以雄豪著名于世。他们在司州主簿任内,因为意气相投而成为好朋友,常在半夜听到鸡鸣声就起来练剑,并且经常说起自己的抱负,想在国家动荡之际以有用之身报效国家。后来祖逖当汝南太守时,国都洛阳被匈奴人占领,他率领百姓往南搬迁到泗口这个地方。等安顿好之后,他向当时尚未即位的晋元帝司马睿表明复兴中原的抱负,于是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自己招募兵马北伐,并且发誓说:「如果不能光复中原,就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果真,他几次打败后赵石勒,光复了黄河以南的地方。刘琨知道他被任用后,在写给亲友的信上说:「我枕着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灭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着鞭子驰骋沙场。」后来「枕戈待旦」被用来形容杀敌报国之心急切,随时准备作战。亦用来形容人全神戒备,丝毫不敢松懈。 典源 : #晋.孙盛《晋阳秋》(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孝标注引)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为汝南太守,值京师倾覆,率流民数百家南度,行达泗口,安东板为徐州刺史。逖既有豪才,常慷慨以中原为己任,乃说中宗雪复神州之计,拜为豫州刺史,使自招募。逖遂率部曲百余家,北度江,誓曰:「祖逖若不清中原而复济此者,有如大江!」攻城略地,招怀义士,屡摧石虎,虎不敢复闚河南,石勒为逖母墓置守吏。刘琨1>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2>逆虏,常恐祖生3>先吾箸鞭耳!」会其病卒。 〔注解〕 (1)刘琨:西元270?318,字越石,晋魏昌人。惠帝时以功封广武侯,元帝拜为侍中太尉。刘琨忠于晋室,负重望,为段匹磾所忌而被杀。 (2)枭:音ㄒ|ㄠ,斩除、消灭。 (3)祖生:祖逖(西元266?321),字士稚,晋范阳人。早年经常与刘琨闻鸡起舞,刻苦自励。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楫,誓复中原,率师与石勒相持,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后由于朝廷大臣不和,奥援不力,遂忧愤而死。逖,音ㄊ|ˋ。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晋书.卷六二.刘琨列传》 书证 : 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源) 02.《晋书.卷六二.刘琨列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其意气相期如此。」 03.《明史.卷二七四.史可法列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 04.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三出》:「上廑宵旰之忧,下混华戎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 05.《精忠岳传.第四七回》:「正国家多事之秋,宜臣子枕戈待旦之日也。」 用法说明 : 一、 语义说明形容杀敌报国之心急切,随时准备作战。 使用类别用在「警戒备战」的表述上。 例  句 <01>前线将士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保家卫国而战。 <02>大战一触即发,将士们枕戈待旦,一刻也不敢松懈。 <03>因为战况相当吃紧,战士们就在壕沟中枕戈待旦,相当辛苦。 二、 语义说明形容人全神戒备,丝毫不敢松懈。 使用类别用在「专注警戒」的表述上。 例  句 <01>几位同仁为了筹备这次的展示会,已经枕戈待旦好些天了。 <02>听说这次有几家公司准备竞标,我们得发挥枕戈待旦的精神,争取最大的机会。 成语接龙

        “旦”字开头的成语

        “枕”字结尾的成语

        “枕”字开头的成语

        “旦”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枕戈待旦。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枕戈待旦。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枕戈待旦”分成的单字详解:

        枕, 戈, 待, 旦。

关于祖逖的诗句

       与祖逖有关的成语有闻鸡起舞。

       成语: 闻鸡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解释: 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举例造句: 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词

       近义词: 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反义词: 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勤奋

       故事: 东晋时期,北方大部分土地被金人占领,司州主簿祖逖和刘琨两人想要收复北方的领土,他们经常畅谈到深夜,然后听到公鸡打鸣就起床练剑。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祖逖带兵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1.后人赞扬祖逖的诗文

        胡曾:“策马行行到豫州,祖生寂寞水空流。当时更有三年寿,石勒寻为关下囚。”

        苏辙:“盖敌强将弱,能知自守之为利者,唯逖一人。夫惟知自守之为进取,而后可以言进取也哉!”

        范浚:“彼东晋得一祖逖,犹能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陈普:“马牛风自不相谋,异体安知蝮螫头。北伐不令持寸铁,楫声空震大江流。”

        徐钧:“慷慨才能立志坚,计谋端可定中原。晋元倘使图经略,事业韩彭可比肩。”

        文天祥:“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东门长啸儿,为逊一头地。何哉戴若思,中道奋螳臂。豪杰事垂成,今古为短气。”

        李廷机:“祖逖与刘琨,功名两相并。 着鞭与枕戈,争把中原定。”

2.关于祖逖的成语

        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中流击楫立志奋发图强。《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草檄》:“~,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

        枕戈待旦:刘琨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3.有关于祖逖的成语

        闻鸡起舞

        wénjīqǐwǔ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中流击楫立志奋发图强。《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草檄》:“~,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

        枕戈待旦:刘琨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4.《祖逖》古诗文翻译,一句原文一句翻译,每句话要有空行

        原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少时就有大志向,(他曾)与刘琨一起做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叫,(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利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任命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因为)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自强奋发,大王果真(如果真的)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没有北伐的志向,(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做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是只)拨给他一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到达)江流中间(的时候),(祖逖)拍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失地,就像(这)大江(之水)一样(一去不返)!”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铸造兵器,招募了两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说明以上参考译文基本上是对译的,除去括号中的文字是为了保证上下文意通畅而补充出来的,其他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以上译文是原创自译的。

5.与祖逖有关的成语

        与祖逖有关的成语有闻鸡起舞。

        成语: 闻鸡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解释: 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举例造句: 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词

        近义词: 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反义词: 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勤奋

        故事: 东晋时期,北方大部分土地被金人占领,司州主簿祖逖和刘琨两人想要收复北方的领土,他们经常畅谈到深夜,然后听到公鸡打鸣就起床练剑。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祖逖带兵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好了,今天关于枕戈待旦的故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枕戈待旦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枕戈待旦的故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